国际旅行卫生健康咨询网

世卫解除寨卡疫情紧急状态 转入长期应对

       在寨卡病毒向全球蔓延近一年之后,世界卫生组织于近日解除了寨卡疫作为全球紧急事态的定位,称其已不再构成“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。但是,寨卡病毒仍将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挑战。今后,世卫组织将转向长期机制,以防控寨卡病毒。

  世卫组织是基于最近寨卡疫情的发展,作出了上述决定。11月18日,世卫组织召开了第五次关于寨卡疫情的紧急委员会会议,委员会认为,现在科学研究已经发现:寨卡病毒和小头症之间存在关联,但关于寨卡病毒的更多特性以及疫苗研发,还待长期、持续的研究。

  世卫组织强调,解除寨卡疫情的紧急状态,并不意味着降低应对寨卡疫情的重要性。目前,寨卡病毒仍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挑战,因此世卫组织将建立长久机制防控寨卡病毒。

  公开资料显示,寨卡病毒是以伊蚊传播为主要途径的蚊媒病毒,与登革热、西尼罗病毒同属黄热病毒家族。一般而言,80%的寨卡病毒感染者几乎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,20%的感染者虽会出现发热、头痛、丘疹等情况,但一般2-7天后便可自愈,或使用普通止痛、退烧药物就能有效控制症状。

  但自2015年巴西寨卡疫情暴发以来,科学研究者们逐渐发现,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,胎儿在子宫时期可能会出现小头症,导致新生儿后脑重量过轻,身体及智力发育迟缓,严重者甚至会瘫痪。因此,在2016年2月1日,世卫组织宣布,寨卡疫情已经构成了“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。

  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,目前全球有6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过寨卡病毒感染病例,其中28个国家出现了与寨卡病毒相关的小头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病变病例。在中国,据财新记者不完全统计,截至2016年5月23日,中国内地供报告了18例输入性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。

       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曾告诉财新记者,寨卡病毒具有隐性感染的特点,且主要通过埃及伊蚊传播,对普通人群影响不大,没有必要过于恐慌,但由于蚊媒病毒将长期存在,中国还是应该采取防控措施。

  在疫情相对集中的美洲地区,巴西卫生部长表态称,巴西将继续保持紧急状态,直到完全摆脱寨卡疫情,美国疾控中心则持续建议,孕妇应避免前往寨卡疫区。